安徽省“最美家庭”:高青旺家庭
——四代开荒作生涯,何处青山不是家
高青旺夫妇与儿子、女儿一家合影
高青旺,男,1951年10月生,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皇甫山林场退休职工,2018年2月,同时荣获“滁州好人”“安徽好人”称号,2018年11月,荣获敬业奉献类“中国好人”称号。2019年1月,入选“2018心动安徽·最美人物”。 2019年9月,高青旺、高红父女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,同月,高青旺家庭获安徽省“最美家庭”称号。以高青旺一家四代为代表的林场职工,60个春夏秋冬,坚持不懈植树造林、护林,让十多万亩荒山变身林海,谱写出“塞罕坝精神”的皖东实践。
提起皇甫山,在皖东地区如今已是林海、森林氧吧、旅游胜地的代名词,谁曾想到,60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。60年来,从一棵马尾松小苗到13.4万亩林海,以高青旺家庭为代表的林场几代人传承不息,不向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,用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,一代接着一代干,筑起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,也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一座“金山”。
一棵小苗,“塞罕坝”精神在皖东大地扎根
“龙窝水库、马鞍桥、大黑洼、獾子洼、张大洼、油坊洼……”对自己曾经无数次跋涉过的山头,高青旺如数家珍,一口气报出了30多个地名,颇为自豪。
1957年,在爷爷奶奶、父母带领下,高青旺一家从肥东举家迁移到皇甫山林场,一家人从此扎根荒山。
上世纪50年代,皇甫山林场建场初期,条件异常艰苦。“刚到这里,到处都是荒山,什么都没有。”没有房子住,高青旺一家就搭马架子、盖窝棚,“一家12口挤在马棚里,每天就是拿起铁锹种树,放下铁锹睡觉,周而复始。"
十几岁开始,高青旺就开始跟着父辈上山植树,浑身都是力气。高青旺至今都记得他栽下的第一片林子、第一棵小苗,如今最粗的树木他自己已经合抱不过来,冬天刨树凼,春天栽树苗,栽树时“5人一组,一天一人要栽600棵”,高青旺说,大家天不亮就开始背着树苗和干粮上山,一直干到天黑了才回来,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。在没有机械化作业的年代,所有工作都“靠力气”完成。
“这些山林树木就像自己的孩子,我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。”高青旺的爷爷奶奶在这里工作了10年,父亲工作了14年,母亲在这里退休,而一株株树木和一片片林地,也见证了高青旺自己的成长、结婚、生子和退休。
简单、枯燥、辛苦,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击退高青旺和皇甫山林场人的斗志,和塞罕坝同期建场的皇甫山林场人,就这样肩扛手抬,一锄一锹,硬是让满目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色,“再难,都要把所有山头种满绿树!”
高青旺向儿子高峰讲述当年种树情形
几代传承,绿了青山人白头
高青旺从十几岁在山上种树,先后干过一线工人、铁匠工、瞭望员。1985年,年仅34岁的高青旺和两位工友在伐木时,一棵被间伐的大树突然倒下,砸向工友,高青旺冲上前去推开工友,自己的双腿被大树砸成粉碎性骨折,从此落下残疾,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,“再也不能栽树了。”
在场里的安排下,高青旺登上了皇甫山的最高点,开始担任望火台瞭望员,每次要在山顶呆4天,吃喝拉撒全在小小的望火楼上。“看似简单,其实很辛苦,每15分钟要瞭望一次。”更可怕的是那种孤独感,但是高青旺在望火楼一呆就是18年,直到退休。18年里,高青旺每天守护着周边数万亩山林,从没有一次误报漏报。
青山绿了,而高青旺也渐渐白头。从高青旺爷爷、父母开始的第一代造林人,到自己第二代继续艰苦创业,现在,高青旺的一双儿女高红、高峰等第三代造林人又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,成了山里的护林员和森林防火队员,而在高青旺的家庭,已是整整四代人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崇山峻岭。高青旺家族先后24人在林场工作,至今仍有7人奋战在林场一线。
高青旺与女儿高红合影,高红在林场从事护林工作已经22年
百年大业,“金山银山”留子孙
初春时节,站在皖东最高点举目望去,皇甫山层林尽染、满目苍翠,旖旎风光和清新空气让人陶醉,“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。这句话真是太对了,你瞧这皇甫山,树、果子、杜仲的树皮、树叶,哪样不是钱?还有生态旅游,可受欢迎了!山是万宝山,树是摇钱树!”高青旺指着眼前的青山绿树,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如今,皇甫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91%,昔日的荒山如今成了集国家森林公园、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一体的绿水青山,并被誉为“中国森林氧吧”“中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”,特色民宿和林下经济项目蓄势待发,绿色旅游蓬勃发展。
而作为皇甫山林场所在地的皖东大地滁州市,已于2015年正式吹响了“生态强市”的号角,开始了打造“江淮绿色门户,醉美山水亭城”的“创森”行动,仅2018年,就完成造林21.33万亩,封山育林6.1万亩,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51.4公里,完成义务植树500多万株。并采用网格化护绿、项目化增绿、产业化用绿、市场化活绿等手段,搭建有力的森林支撑体系,打造生态文明滁州样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