滁州擦亮人民调解金字招牌 持续护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
近年来,滁州市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效结合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新期待,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发力,发挥人民调解优势,成功调解处置皖苏接边地区大量社会矛盾、经济纠纷,为接边地区经济繁荣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2021年,滁州市进京访批次、人次较2019年同比下降18.32%、21.1%。
一、紧盯新需求,健全完善联调机制。新形势下,接边地区经济、社会矛盾纠纷领域多、成因复杂、调处难度大等新变化,倾听群众呼声,从难点堵点、群众急难愁盼出发,不断赋予“枫桥经验”新的时代内涵。联调机制。滁州市总结创新皖苏接边地区联合调解经验,先后联合制定《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工作章程》、《接边地区联调工作细则》、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天长皖苏接边地区人民调解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》、《南京市浦口区—滁州市南谯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方案》,完善提升“信息互通、矛盾共管、人员联控、事件同处”的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风险防控协作机制。联调互动。司法行政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,排查接边地区矛盾纠纷的苗头隐患,及时互通纠纷信息,并登记造册,对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情况、重要事(案)件,第一时间向党委、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,确保接边地区社会和谐稳定。联调互助。各接边调委会一直秉持《联调章程》确定的程序规则调处跨界民间纠纷,着力提高调解成功率和调解工作质量,做到以情感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法育人,切实把“情、理、法”融入到调解程序的各环节。建立“事前沟通、事中协作、事后通报”的良好互助机制,坚持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,依法调处接边区域矛盾纠纷,联合指派律师、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。2021年,各接边联调委联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20余起,矛盾纠纷涵盖交通事故、土地纠纷、金融纠纷、欠薪纠纷等领域,涉及金额2100余万元,有力维护皖苏边界地区和谐稳定。
二、聚焦源头,推进联调工作提质增效。定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,及时进行分析研判预警,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调处。健全组织。发挥“集聚效应”和“辐射效应”,积极拓展跨省联调工作领域,陆续成立“皖苏天长、高邮、仪征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”、“皖苏天长、金湖、盱眙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”、“皖苏来安、六合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”“皖苏南谯、浦口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”。着力推进天长、来安、全椒、南谯等接边县(市、区)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,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集中到县级调解中心,实现力量整合、资源共享、效能突显。源头治理。加强接边乡镇(街道)调委会规范化建设,提升接边村(社区)调委会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能力,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。强化对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头发现,摸清矛盾纠纷底数,依法及时就地化解,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状态,确保不发生因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当引发矛盾激化事件、群体性事件、非法滋事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,切实维护接边地区社会稳定。加大宣传。将《人民调解法》列入年度普法目录,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、支持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,增强接边地区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的关注率、首选率,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合理合法选择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,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需求,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调解服务。2021年,各接边联调委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500余次,及时发现化解邻里纠纷、婚姻家庭等纠纷800余件。
三、拓展路径,推进联调能力不断提升。强化稳控合力,把风险隐患发现在基层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。夯实队伍。注重培养一支乐于调解、善于调解,精于调解骨干队伍,持续打造一支政治合格、业务精通、公道正派、群众信赖的调解员队伍。目前,接边地区共计3600余名人民调解员组成的县、镇、村(社区)、网格四级调解组织网络。强化水准。遴选138名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员、律师、法官、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库,为接边地区重大疑难纠纷和专业性、技术性强的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性处置建议,应各联调委要求直接参与疑难重大纠纷调处。拓展手段。完善以电视屏、电脑屏、手机屏“三屏”为平台的现代调解方式,加快以地头、村头、床头“三头”为主的传统调解平台的转型升级,依托“皖事通”APP,推动调解组织开设在线调解店铺,实现调解组织、调解员在线查询,接受网上预约调解服务,避免当事人往返奔波,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、办成事;实现网上委派、指导调解、司法确认“三合一”和在线调解范围全覆盖,努力为接边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。